新闻资讯

往届回顾

“创意火把”,照亮苏州转型之路

    第四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10日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埃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创意将在苏州汇聚与碰撞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创意设计领域专业展会,“创博会”承载着苏州抢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的期待。在苏州的决策层看来,要通过“创博会”点亮文化产业这个“创意火把”,照亮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指出,文化产业既是城市软实力,也是经济硬实力。苏州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专业平台,让创意生根发芽

    本届“创博会”上,国内知名的原创设计产品孵化及交易平台“太火鸟”再一次加盟。这次“太火鸟”将在苏州“筑巢”,设立“太火鸟”苏州运营中心,为苏州制造业提供设计服务。

还有一大群“太火鸟”通过“创博会”落脚苏州。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表示,苏州以“专业+产业”的办展理念把“创博会”打造成为国内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振兴、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一个起步晚、起点高的全国性展会,“创博会”的平台价值不断凸显。迄今为止,苏州已成功举办三届“创博会”,累计吸引观众33万人次,达成场内交易金额42.2亿元。

    “我们不只满足于3天展会日,而是在展会前后,让优秀创意设计机构在苏州落地,让创意思维在苏州生根发芽。”组委会新闻发言人王斌说,通过“创博会”这个专业平台,实现金融、资金、人才、科技等发展要素的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最终完成“作品—产品—商品”、“资源—资产—资本”的转换。

    苏州“创博会”注重产业对接和融合发展的办展理念不仅受到了参展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同。去年,文化部直接将苏州“创博会”确定为全国创意设计领域的两大重点扶持的展会之一。

    “创客”集聚,开动“苏州创造”引擎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个好点子想创业,但苦于没资金、没人才,这时他可通过“创意云”这个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从而成功创业。“创意云”是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旗下孵化公司蓝海彤翔开发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云平台,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在线支撑。该公司董事长鲁永泉介绍,平台提供了创作所需的各种软硬件、素材、人才及需求发布、成果交易和在线结算等功能,实现了对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全覆盖。

    借助“创意云”,苏州向国内创意人才伸出橄榄枝。“文化产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要靠智慧、要靠大脑来创造。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和科技的支撑。”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嵘认为,“苏州制造”迈向“苏州创造”,迫切需要促进创意人才的集聚和创造力的解放。

    著名工业设计师、上海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杨明洁在多次考察后,决定落户苏州。苏州大手笔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搭建起完整的“政策服务链”。

    苏州还为国内外“创客”栽下一片“梧桐林”,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智能制造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动漫游戏产业等10个相关领域,布局了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

    升级文化产业,提档城市软实力

    312日,苏州创博会组委会、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苏州园商”电商平台。苏州园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群介绍,市民可以通过淘宝,把苏州园林“带回家”,“比如你喜欢拙政园的石头桥,那可以在装修时在网上购买同样外观的产品”。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人给传统文化产业装上“创意引擎”,探索出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2014年,苏州完成营业收入达356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达6.5%,基本形成多门类、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

    2500年的文化积累赋予文化创意产业丰富的发展资源,而融入优秀创意的文化品牌也在不断提升影响力。位于绸都盛泽的宋锦文化产业园内,历经千年的宋锦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箱包、家纺、服饰等产品层出不穷。“濒临人亡技绝之危的宋锦复活了。”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介绍,宋锦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成为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新中装”面料,进入产业化快车道。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苏州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有形载体,有力地带动城市转型。去年12月,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主题城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借此机遇,苏州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特色和优势,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高坡 李仲勋

     孟旭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