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电 19日,2018第七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暨“苏州文化创意周”(简称“创博会(文创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作为本届创博会的重头戏之一,创新成就传统——传统工艺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峰会暨第二届国际新手工艺运动论坛当日举办。中外嘉宾从探讨传统工艺发展的战略意义,分享手工艺创新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中外嘉宾认为:新手工艺运动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应该有创新的思路与发展,更需要年轻人将文化更好得延续下去。
必须要把传统吃透
手工艺的创新,必须要把传统吃透,我们现在做手艺,都是在接受传统的恩惠。传统,听起来是很古老、很保守的东西,实际上,历代的传统都是在不断创新中积累起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艺乙在论坛上再三强调:“必须要把传统吃透”。
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到宋以后,以明为最高点,明代的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和创新方面做了很好得尝试,生产了许多精美的工艺产品。好东西讲究的是经久耐用,甚至是能供几代人使用。
为此,徐艺乙呼吁,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有充分的认识,因为我们的传统就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抛开历史,就不要去谈传统,不承认传统,就不要去谈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的。
这一点,徐艺乙借用一个工艺大师的话就是:“今天的传统是昨天的创新,今天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
基于传统 融合现代
站上演讲台的森田敏昭,来自日本东京造型大学工业设计教授。他此次演讲的主题是《日本民间工艺的复兴》,但他选择从一个木桶,一个漆碗的故事讲起,让大家领悟到民艺真正的价值。
当画面定格在几组漆碗都时,并不绚烂豪华,呈现出一种日常的美丽。森田敏昭介绍说,那是他从禅僧的食器“应量器”中获得灵感,设计出可用于现代生活的漆碗组件。
在日本,会津漆器的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因此虽然属于传统工艺产业,长久以来一直拥有适于量产的生产体制,高度的技术沉淀也为接受新挑战、创作新产品提供了条件。
森田敏昭坦言,在长久的历史中,在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高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许多地方的传统工艺产业也出现了产业空洞化、后继乏人的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对许多民艺后继无人的状况有着强烈的危机感,现在正用传统的技术制作同现代融合的手工艺品,使之创新发展。“这大概是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创意来自人性的洞察
近20年的国际4A广告经历,300多个国际奖项,熊超在广告创意设计领域不断探索,成为中国首位将当代艺术引入广告创意设计领域的创意人,其中《隔离键盘》、《绿色步行》等被视为创意的经典案例。
如今,熊超成为了独立创意机构“The Nine”创始人。
在论坛上,当这些经典的案例一一展现眼前时,台下的观众无疑被深深震撼。因为他的作品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被电脑手机隔离的故事。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被键盘控制的时代?
艺术就该是平民的艺术,灵感就该来自生活的智慧,并且影响日常的生活。这是熊超作品留给大家对艺术的深刻领悟。无疑,这样的作品是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
乡村振兴需“工匠精神”
要让传统手工艺回到日常生活里,人们首先想到了乡村建设,一些传统村落、古镇、街区等地纷纷将非遗文化与手工艺品引入,建立非遗博物馆、手工艺展示园等,这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但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陈红雨强调,村落的物质形态是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也是各种传统工艺的结果。保护村落功能和美观,维持村落的健康延续,就是各种传统手艺持续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村落的维修和更新,极其依赖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
陈红雨深度剖析了手工艺和艺术的区别,从而解答了手艺人是要做匠人还是艺术家的问题。他认为,手艺人的职业定位不是艺术家,而是以手上工夫立身,专注技艺追求完美的匠人。故手艺人必须和当代的市场紧密结合,因时而变,因时而做,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发展,才有出路。同时,手艺人即使不做艺术家也要艺心 ,要有审美素养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陈红雨还提出,传统手工艺人以手上功夫立身,专注技艺、追求完美,是对“匠心”的坚守。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更好地激发手工艺劳动者的创造力,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从而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乡村振兴也需要“工匠精神”。(周建琳)
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18/04-19/8495401.shtml